烧钱扩张难改份额下滑趋势,1号店董事长和CEO双双离职,创始人团队被“清空”
虽然1号店的网站界面还在进行着7周年店庆促销,但公司管理层却出现人事地震。14日晚间,1号店和沃尔玛双双宣布,1号店创始人于刚、刘峻岭已决定离开1号店去开创他们下一个事业,公司正在寻找合适的继任者。而随着1号店创始人团队的相继出走,这家诞生在中国却被沃尔玛控股的电商将有可能完全交由资方接盘,在日益激烈的超市电商竞争中,1号店何去何从自然成为业内焦点。
管理层与股东分歧早有显露
资料显示,2008年3月,于刚和刘峻岭创办1号店,2010年平安以8000万元价格拿下一号店80%股权,到2012年沃尔玛对1号店增加投资,持股提高至约51%,成最大股东。随后1号店开始了一系列布局,除了促销大战以外,线下的实体广告大战几乎从未停止。近年来1号店更是乐此不疲地冲击高销量,屡次以低价挑战京东等其他电商平台。
不过沃尔玛追加投资1号店之后,却没有带来预想中“1+1>2 ”的效果。据《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十强榜单》的数据显示,1号店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。截至2014年12月,1号店市场份额排名第七位,仅为1.4%左右,与2013年相比,份额下降了1.2%。1号店在几年的时间内迅速被苏宁易购等电商新生力量超越。因此有消息称,此番于刚和刘峻岭的离开,是和沃尔玛对赌中失败有关。
但业界更普遍的观点认为,1号店创始人最终选择离开,反映出双方经营理念的冲突。事实上,自沃尔玛控股后,于刚屡被传离职。2012年11月就有消息称,1号店多位高层被沃尔玛架空;2014年下半年,1号店两次传出卖身传闻;2015年3月,又一轮离职传闻开始。
“于刚等管理层偏好烧钱扩张,而大股东沃尔玛相对追求稳健和业绩。”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,除了亚马逊中国相对发展好一些,其他外资电商基本没有多大起色,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电商市场竞争相当激烈,天猫、京东已占据很大市场份额;另一方面外资喜欢直接复制欧美经验来到中国,并不适合本土实情。
1号店成为沃尔玛O2O战略补充
目前1号店前四大股东分别为沃尔玛、平安及于刚和刘峻岭个人。随着于刚和刘峻岭离开,1号店的股权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未来的1号店肯定将更“沃尔玛化”。
有消息称,于刚和刘峻岭的继任者将是最近加盟沃尔玛的前CBSI中国总裁王路。此人是IT行业老牌的职业经理人,曾在CBSI中国呆了长达18年时间,分析认为他能很好与美国总部沟通,而1号店管理层与沃尔玛之际不和,选择王路掌控1号店业务,更方便与沃尔玛电商业务打通。
不过,沃尔玛方面并未确认王路即将接任1号店CEO职务,仅表示“我们非常信任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亚洲区总裁王路的领导能力,我们正在寻找合适的继任者,有信息披露时会与大家分享”。
而在业务整合上,1号店未来可能将成为沃尔玛O2O战略的重要补充。自今年开始,沃尔玛强调自己是个O2O公司,但其自有网上渠道探索非常谨慎,目前仅有山姆会员店网上商城和刚刚推出两个月的O2O平台“速购”,加在一起也不过约2万种品类,很难迎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。在业内看来,1号店或许会成为其相关业务的有力补充。因此,未来也需要1号店按照沃尔玛的节奏来发展。
电商专家鲁振旺认为,在与阿里和京东的竞争中,1号店的定位还是有差异优势的,因为它是一种网上超市的模式。但关键在于,沃尔玛的策略一直在变,其掌控1号店后,它到底想做什么?
竞争格局
超市电商“擂主”地位受冲击
自2008年上线后,1号店率先在行业内聚焦于以食品生鲜、日用快消品为主的超市品类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1号店超市在电商大战中的“擂主”地位也正面临各大电商平台的挑战。
包括苏宁在内,近两年间电商巨头们在互联网超市和O2O社区服务站上动作频繁。去年5月,顺丰上线O2O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嘿客,商品涵盖了水果、生鲜、奶粉、酒到化妆品、服装、鞋包、数码设备等多个品类,并附加社区服务,以顺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优势为自身背书。今年3月,京东上线“拍到家”,和线下超市合作提供3公里范围内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,及鲜花、外卖送餐等各类生活服务项目。
整个大卖场商超业务在线上线下的交锋,实质上已进入短兵相接的程度。但对比阿里、京东,1号店商品丰富度远不如淘宝、天猫,不仅品类比京东少,也没有微信、QQ两大移动流量入口。
同样,沃尔玛在华的线下大卖场门店商品力量孱弱、供应链效力待提升、线上渠道融合也同样迫切,而在抢时间、抢速度的“唯快不破”的互联网时代,市场给沃尔玛留出的时间不多。
有业内人士认为,沃尔玛对1号店的整合将更利于沃尔玛大卖场业务的闭环构成。沃尔玛线下逐步失去优势,但通过1号店已形成的线上网上超市的优势和交叉营销,或许可以吸引顾客重回线下,成为全渠道销售的赢家。